风吹麦浪白鹿飞驰 《白鹿原》讲述原上的故事
医药行业的复杂程度远超表面所见,原料药的周期性波动、创新药的高科技特性以及医疗服务的消费属性多重交织,使得市场预测、策略制定和投资管理都变得异常艰难。在这样的产业棋局下,东方红资产管理医药基金经理江琦以多年行业深耕为基,步步为营,落子精准,走出一条穿透迷雾的医药投资破局之路。
落子先观势:全局洞察布好组合棋子
医药投资布局,唯有看清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与长期趋势,才能构建经得起考验的投资组合,这一点江琦的投资逻辑始终清晰。她认为,医药投资的核心在于“自上而下选赛道,自下而上选公司”,子行业的周期性是绕不开的底层逻辑,而政策导向与增速潜力则是判断赛道价值的两大标尺。
回溯行业历程,子行业的轮动轨迹清晰可见。2011至2014年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领涨,2016至2018年化学制药表现突出,2019年后创新药与消费升级类医药成为主线,2022至2023年中药因政策支持异军突起。这种轮动的背后,是政策鼓励方向与行业增速的共振。例如,2024年创新药被视为核心赛道,不仅因政策持续支持创新,更因其是未来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而组合策略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阶段调整配比,在行业承压期,侧重低估值、高现金流、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在复苏期,则向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公司倾斜。
长期来看,江琦表示,医药行业的终极收益始终来自科技成长。无论是十年前的仿制药升级,还是当下的全球创新,只有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创造临床价值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固守单一赛道,而是在尊重周期的同时,以多元化组合应对波动。既要有成长股的爆发力,也要有低估值标的的防御力,最终在周期轮动中锚定长期趋势。
中盘善应变:于变局中紧抓创新主线
当行业进入中盘阶段,能否抓住核心变量决定投资成败。当下,创新药无疑是最关键的变量。经过2015年以来的政策培育与资本投入,中国创新药已从量变积累迈向质变突破,于2024年三季度起成为投资主线,并正式进入开花结果期。
江琦认为,创新药的投资需跳出传统估值框架。对于纯创新企业,PE并非核心指标,而应聚焦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临床价值与商业化潜力。例如,一款多适应症的全球首创药物,其价值不仅在于国内市场的放量,更取决于海外临床进展与国际化合作的深度。2023年底以来,中国创新药企业与跨国药企的大额战略合作频发,动辄数十亿美金的交易背后,是中国临床数据可信度提升、全球竞争力增强的直接体现。这些合作不仅带来资金与技术支持,更打开了海外市场空间,欧美市场的定价与规模可能是国内的数倍,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江琦表示,创新药行业方向愈发明确。产业界技术进步加速,中国临床资源与速度支撑企业发展,科创板与香港市场的融资能力为企业注入新资源。政策端,政策对创新药的鼓励及商业医保发展决心,预示未来5年支付端改革值得期待,这一改革意义不亚于2015年“722临床核查与自查”(2025-08-0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将推动行业壮大,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江琦预见道,2022至2024年是医药选择的艰难期,而2025年起行业趋势清晰,创新药进入收获期,且这一时期可能持续较长。若以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为脉络,2015-2024年是第一个十年投入期,2025至2029年则是收获期第一阶段,当前走过了0-1的脚步,正从1往上迈进,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终局重棋心:风险博弈中锁定价值终局
投资的终局比拼,从不是短期收益的追逐,而是长期价值的坚守。医药行业的较高不确定性,更需要以“棋心”般的定力,在风险与机遇中找到平衡。这种定力,既源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来自对企业基本面的持续追踪。
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左侧布局与深度研究。江琦的实践表明,行业周期底部或企业低谷期往往暗藏机遇。例如,某企业在行业进口依赖度达70%时,20倍PE与40%增速的潜力未被市场重视,但通过持续调研,投资者得以在其爆发前夜布局。这种左侧思维的本质,是相信优质企业的成长韧性,在市场情绪悲观时坚守,在拐点来临时把握。对于创新药这类高壁垒领域,风险控制更需依托专业判断,从临床数据的解读到商业化能力的评估,每一个环节都需科学验证。如ADC药物曾因副作用备受争议,但深入分析国内企业数据后发现其安全性更优,从而提前把握技术机遇。
长期价值的锚点,始终是企业创造的临床价值与成长潜力。医药行业的终极意义,在于解决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无论是创新药的技术突破,还是消费医疗的服务升级,最终都要回归这一核心。对于投资者而言,需以长期主义穿越短期波动,在行业喧嚣时保持理性,在质疑声中坚持调研,在企业困难时观察其韧性。正如江琦所言,“最难的时候要去看企业在做什么”,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专注研发、规划清晰的企业,终将在时间的沉淀中绽放价值。
医药投资的棋局,既需观势的智慧,也需应变的灵活,更需守心的定力。从周期脉络到创新爆发,从风险博弈到价值坚守,每一步都考验着投资者的专业与格局。而最终能穿越周期、收获复利的,必然是那些看懂行业本质、坚守长期主义的人。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所述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代表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东方红资产管理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任何内容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本材料知识产权归东方红资产管理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发、转载、截取或完整使用本材料所载内容。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责任。
(审核:王璐瑶)